聚集链博会|剑指国家级产业集群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高地崛起
2025/07/17第三届链博会召开之际,各种供应链服务备受关注。事实上,北京已有不少园区日益成长成为多个行业“链主”聚集地,筑巢引凤,形成产业集群。顺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区便是其中之一。
北京青年报记者探访了解到,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高地正在北京顺义崛起,从标准化厂房到科研创新平台,一场以新材料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悄然成形。而这背后除了科创企业埋首研发、攻坚克难,努力占领国内外市场之外,还有来自“幕后英雄”的帮助和托举。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发展论坛上,中关村(顺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原顺义科创智造园)获“中关村特色产业园”授牌,成为顺义区首个获此资质的产业园区,同时也是中关村未来产业园之一。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北京顺义科技创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创集团”)充分发挥区域产业促进平台作用的成果,也是他们对科创企业发展扶持的耐心。
潜在独角兽企业的天使投资人
北京特思迪半导体设备公司是科创集团所属的中关村(顺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的首家入驻企业。
这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领域超精密平面加工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在化合物半导体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是国内唯一一家规模化量产化合物半导体专用减薄、抛光装备的企业,也实现了相关设备的进口替代。

二十一世纪以来,以氮化镓、碳化硅、氧化锌、金刚石为四大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开始初露头角。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可以实现更好的电子浓度和运动控制,更适合于制作高温、高频、抗辐射及大功率电子器件,在光电子和微电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市场火热的5G基站、新能源汽车和快充等都是第三代半导体的重要应用领域。
《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发展规划(2017—2035年)》提出,顺义区重点聚焦新能源智能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等三大创新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医药健康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升级。

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顺义区的国有企业,科创集团也将投资的重点放在了相关领域上。
以特思迪半导体为例,从签约到正式入驻,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这得益于其所入驻的标准化厂房,“无论是层高还是承重,这类企业的厂房都是普通标准的数倍,当然,造价也相应大幅提高。我们出资建设了高规格的专门针对半导体企业的厂房,作为对企业的投资,让他们能以更小的成本早日实现生产。”科创集团副经理赵航表示。
“我们的减薄机是北京首台套产品。这意味着国内做这类产品的企业,我们是第一家通过认证的。”特思迪表示。如今,该公司已取得专精特新“小巨人”、潜在独角兽企业、北京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资质认定。

而这种对企业的扶持,在“产业园”内还有很多。有的企业更是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初期,就得到了科创集团的资金、场地的扶持。
北京铭镓半导体有限公司早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阶段,就被科创集团关注到。科创集团不仅作为该公司的天使投资人参与投资,还为其提供了生产和办公空间。在公司发展期间,科创集团积极协助该公司与投资基金、银行等投融资机构积极对接,并构建了重组架构。
2022年,北京铭镓半导体有限公司氧化镓项目提出扩产需求,顺义科创集团疏解腾退园区内989平方米老厂房,腾笼换鸟,推动铭镓半导体氧化镓扩大加工线及洁净室顺利落地。
目前,铭镓已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发展为一家潜在独角兽企业,成为新型高频率高功率半导体材料产业化的领军企业,取得了全球领先的技术成就。
从资金到硬件再到服务
事实上,像特思迪与铭镓一样,有更多的第三代半导体、第四代半导体企业正在“产业园”的扶持中,快速增强自己的实力。
“我们自建及参与基金数量达20支,基金规模上千亿元,可满足企业不同阶段融资需求。”赵航介绍,科创集团在“投早投小”的前瞻战略下,这种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体系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具体到“产业园”中,园区拥有孵化器、加速器和专精特新服务站等创新服务资源。孵化器和加速器总面积近9000平方米,通过实施第三代半导体创新项目扶持奖励办法,为入孵项目提供租金优惠、创业辅导、科研对接、人才培养等培育服务。同时,“产业园”还协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测试服务平台——米格实验室,聚焦解决企业在材料测试、工艺优化、性能评估等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
这些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高精度、专业化的技术解决方案,解决了企业研发过程中的核心痛点。
在园区硬件配套方面,产业园拥有总面积约10.38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目前已投入使用,第三代等先进半导体标准化厂房项目(二期)已封顶。“园区投资建设厂房,让企业能做到拎包入驻当日就能开工生产。”园区运营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租赁厂房的方式,入驻企业不仅节省基建开支,也能大幅减少从科研到实际生产的周期和时间成本。

此外,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产业园还建成日处理1000吨污水处理厂及110kVA变电站。根据未来生产可能存在的需求,园区内高纯净再生水厂、大宗气站、危废中转站也陆续开工建设。
同时,园区内还设立食堂、便利店、咖啡厅、运动场、会议展览等园区配套服务,满足园区企业员工的生活需求。

走进产业园主楼大厅,占了一面墙的巨型显示屏正在实时滚动显示最近解决了哪些企业需求,并标注了整体解决率。“入驻企业有任何需求都可以在园区线上综合服务小程序上直接提交。小到某个员工的停车位,大到企业需要政府政策扶持的对接,事无巨细,我们都会做好服务。而这套系统,不仅让企业减少沟通成本,要解决的事情推进到哪一步了,更是完全透明。”园区运营负责人表示。
目前,园区入驻企业40余家,培育出4家潜在独角兽企业,拥有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筑巢引凤扩容“朋友圈”形成产业集群
在产业园,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已从单点突破走向集群发展。
“早在特思迪入驻园区后不久,他们上下游的企业就陆陆续续来咨询园区情况。有这样一家龙头企业在,对其关联企业的吸引力巨大。”赵航表示,客户或供货商就在身边,对于企业来说,也是选择公司驻地的一大因素。科创集团敏锐地抓住了这一趋势,积极为园区内企业扩容“朋友圈”。
“我们也通过集团的优势资源,让园区内龙头企业能站到更大的平台上展示自己,增加曝光度,让企业知名度突破行业壁垒,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园区也通过区位优势、优惠政策等吸纳更多的三代半、四代半企业选择我们。”赵航表示。

其中,铭镓半导体作为园区里的“链主”企业,迅速吸引了功率器件制造企业昌龙智芯和设备制造企业圆坤半导体入驻,逐步构建起完整的氧化镓半导体产业链条。目前这三家企业已实现从材料供应商、设备制造商、器件设计企业的全链条产业化。
铭镓半导体还将联合顺义现有模组电路企业创元成业进行产品验证,组成国内第一条氧化镓专业生长设备——晶体外延材料——功率器件——电路验证一体化联合体。
产业园的形成与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15年,为响应国家对第三代半导体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要求,推动跨区域、跨学科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北京市顺义区作为联盟的核心承载地,产业园随之孕育而生,目前已经汇聚了瑞能半导体、特思迪、漠石科技、铭镓半导体等产业链企业聚集。

产业园筑巢引凤起到的作用显著,园区现有的厂房以及办公空间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急需扩容。科创集团更是早早布局谋划。如今,“产业园”的第三代先进半导体产业标准化厂房项目(二期)建设已经收尾。该项目为市区两级重点项目,总投资6.3亿元,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6.47万平方米。项目配备了特气站、危化品库和超大动力中心,今年七月底完工,将成为吸引半导体企业的磁石。
赵航表示,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帮助下,园区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升级,产业聚集效应日益凸显,服务配套体系逐步完善,已贯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科技企业成长——产业集群壮大”全链条产业发展格局,正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研发在北京,量产在顺义,应用在全国”,依托这样的分工体系,中关村(顺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正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第三代半导体创新资源的核心承载区,最终形成以北京为创新源点、顺义为转化中枢、全国多基地协作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网络,助力中国半导体产业真正实现“弯道超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李涛